厦门一银行“以案说险”,提醒客户及时止损反诈骗
民主与法制网讯(记者魏峰)近期,中国银行厦门分行结合一线业务办理中有客户遭遇网贷诈骗等案例,编写多期“以案说险”反诈骗资料,并广泛宣传,深受客户欢迎。
急需资金,陷入虚拟网贷诈骗
2022年5月,一名男孩急匆匆走进中行厦门分行某网点,称有一笔资金被银监会冻结,询问如何才能解冻并入账。经了解,这名男孩因病住院急需资金,前几天接到一陌生电话,称可提供贷款。男孩随即答应并添加其为微信好友,进而被拉进一个只有三人的微信群中。随后,骗子发送虚假“有钱花”App下载链接,引导其进行注册和申请,后以录入信息不匹配为由,威胁男孩需尽快先存入5000元作为保证金,方可免除冻结。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据中行厦门分行工作人员揭秘行骗伎俩,第一步:客户输入的正确卡号被虚假App后台修改,导致假App上提示银行卡信息与身份证信息不匹配,进而资金被银保监会冻结,随后便有“信贷专员”跟进联系。
第二步:“信贷专员”给客户发送一张抬头为“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的办公厅文件,关于贷款账户认证及解冻贷款账户的通知,要求客户缴纳认证金5000元,在10分钟内若能确认这张卡是其本人使用,再连同其贷款的10000元合计15000元会自动入账到其卡上。
第三步:在虚假App上,客户的借款列表出现了一条借款信息,金额10000元,偿还期数为12期。
中行工作人员引导客户在官方网站上下载了真正的“有钱花”App,并提醒客户:银保监会不会因为个人账户信息录入不符而下发冻结通知书并限制其账户使用功能,也不存在通过缴纳保证金来解冻银行账户的说法;正规渠道的贷款资金如果未成功申请到账,个人账户是不会体现名下存在借款信息的。
万能保健品?千万别信!
2022年7月22日,一名50多岁的女客户到中行某网点要求工作人员帮助其将借记卡绑定到微信上,称其用于向他人支付购买保健品的费用。
该网点综合服务经理劝告客户不要轻信网上推销的保健品。因客户不听劝阻,该经理立即向业务经理报告。业务经理通过询问客户得知,其及配偶有高血压、高血糖等疾病,经朋友介绍“驼奶粉”“红曲”等保健品对治疗疾病有很好的效果,因此添加了朋友介绍的保健品销售员的微信,并根据销售员微信发来的寄货单,欲向其支付约2000元的费用,遂至银行网点寻求工作人员帮助。
随后,在业务经理的极力劝说下,该客户最终放弃将借记卡绑定至微信并用于转账的想法。
上述案例中,客户因治疗疾病的迫切心理让其过于盲目,忽视了治病的正规渠道是什么,以及向陌生人转账的严重后果。好在银行工作人员及时发现,及时提醒止损。
警惕!切莫掉入虚拟货币诈骗圈套
2022年2月22日,陈某于2月4日收到一微信添加请求,其自称是从事红木生意的成功人士。对方称在“某资本”旗下一短期数字期货投资,收益颇丰,邀其一起投资。陈某通过其指引注册账号,通过银行转账往平台提供的账户转款,投注买“比特币涨跌”。果然,陈某有所盈利且所有资金实时到账,便逐渐加大投资金额。2月21日,系统提醒要充值300万元才能提现,其充值到300万元后,系统仍提醒要继续充值。陈某才意识到被骗,账户余额500余万元无法提现。
据中行厦门分行工作人员揭秘行骗伎俩,第一步:骗子通过网络社交工具、短信、网页发布推广股票、外汇、期货、虚拟货币等投资理财的信息。
第二步:在与被骗对象取得联系后,通过聊天交流投资经验、拉入“投资”群聊、听取“投资专家”“导师”直播课等多种方式,以有内幕消息、掌握漏洞、回报丰厚等谎言取得被骗对象的信任。
第三步:诱导被骗对象在其提供的虚假网站、App投资,初步小额投资试水,回报利润很高,取得进一步信任,诱导其加大投入。
第四步:当被骗对象在投入大量资金后,发现无法提现或全部亏损,与对方交涉时,将其拉黑,或者投资理财网站、App无法登录。
关键词: